为什么有的论文会终审退稿
时间:2025-07-30 来源: 网络 阅读:次
终审阶段遭遇退稿并非罕见现象。实际上,在期刊审稿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包括初审、外审以及终审,都存在退稿的可能性。尽管终审的退稿几率相较于初审和外审要低,但并不意味着完全不会发生,因此,作者需对终审退稿有正确的认知。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期刊终审的退稿率普遍维持在20%至25%的区间内。这意味着,大部分文章能够顺利通过终审。然而,若不幸遭遇拒稿,作者应保持冷静,首要任务是弄清楚被拒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终审被拒的原因可能包括:主编行使一票否决权;文章在之前的修改过程中未能达到杂志社的标准;或者本期或上期期刊已发表过类似内容的文章,近期不打算重复刊登。
此外,还有一种拒稿情况是作者在修改过程中过于坚持己见,与审稿专家及杂志社的意见产生较大分歧,这也可能导致终审退稿。当然,也存在一些非作者方面的拒稿原因,如杂志社的内部调整或政策变化等客观因素,这些是作者无法左右的。
那么,期刊终审一般审查什么呢?终审作为期刊审稿的最后一道关卡,尽管初审和外审的通过难度通常大于终审,且通过外审的文章见刊几率已相当高,但终审仍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不可忽视。终审的拒稿几率一般在10%至15%之间,并不算高,绝大多数文章都能顺利通过。终审通常由杂志社的主编或副主编负责,且大多会通过开会讨论的形式进行决策。
终审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文章的某一具体方面,如基本写作或专业内容,而是对文章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考量。因为文章的基本面和重点内容已在初审和外审阶段得到重点关注并通过审核,终审更多的是主编和副主编结合期刊的整体定位和需求,对是否刊登文章做出最终决定。
终审的时间长度因刊物而异,短的可能在一周内完成,长的则可能需要一两个月。这主要取决于刊物的具体安排和工作效率。若终审被拒稿,作者应首先弄清楚被拒的原因。如果文章存在问题需要修改,作者应积极配合杂志社进行修改;如果是非文章本身原因导致的拒稿,作者则可以考虑另选刊物投稿。
至于终审一般需要多长时间,这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终审工作通常由编辑部中具有正、副编审职称的主编或副主编担任。他们主要审查稿件的政治导向、思想倾向,从更高的角度审视稿件是否违反法律法规、方针政策,是否违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宗旨和社会道德规范,以及是否具有学术价值和社会、经济效益。由于终审由主编负责,因此时间上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终审的快慢取决于稿件的数量以及主编的时间安排。有的期刊可能一个月就能完成终审,而有的则可能需要半年甚至更久。因此,作者无法从时间上对终审做出统一预判,具体时间需详细询问杂志社以获取准确信息。
- 上一篇:科研投稿避坑指南:这三大雷区你踩过几个?
- 下一篇:暂无